top of page

游天維醫師

公開·2 位會員

真誠 (Authenticity) 是什麼?



ree
真誠 Authenticity

💡真誠(authenticity),或稱本真、真實,起初是由 #存在主義 哲學家使用,用來描述一種態度,其後被引入心理學。


但確切地說,真誠是什麼呢?


Kernis跟Goldman,從2000年初發表了一系列論文,試著把這個概念說清楚:「真誠,就是一個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,毫無阻礙地,去運用那個真實的、核心的自己」(unobstructed operation of one's true/core self)


🖊 換句話說,內在的東西,是可以出來、可以被看見、被討論的;沒有扭曲、沒有阻攔,就是那個原原本本的東西,而這又分為四個面向:


1. #察覺(Awareness):

首先是察覺,去發現我們自身的感受、慾望、動機、好壞、發現,然後接受它存在於那的事實。(也乎應前面關於「感受」的那篇)


2. #不帶偏見地處理(Unbiased processing):

客觀審視關於自己相關的資訊,因為這些內容,常常會被(#防衛機轉)扭曲、抑制,尤其是意識無法承受的。察覺之後,要的就是不帶偏見地去處理這些訊息,因為人不能欺瞞自己。


3. #行動(Action):

這塊跨過了察覺與處理,進展到行為層面,指的是人根據自己內在的價值與偏好所行動,而不是基於外在壓力、現實,而做出違心之舉。


「相信什麼,就去實行什麼」,其實這點很嚴格,Kernis就提到,若持續依此行動,勢必會面臨社會的制裁(social sanctions),因此,某些時刻,我們會停留在察覺與處理的層面,而不見得發展到行動。


4. #關係(Relation):

在親近的人面前,能揭露出真實的自己,包含好與壞的面向。這意味著,我們的 #內在現實(psychic reality)會展現在另一個人面前,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內在現實,這並不意味著那是唯一,當它們並列著,可以是一種選擇,而非彼此說服。


維持真誠是困難的,它要克服的,包含內在與外在。可是,真誠又能帶來自由,帶來自尊,帶來一些珍貴的時刻。



💞 某些時候,或許可以保持真誠。


Ref:

1. Kernis, M. H. (2003).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-Esteem. Psychological Inquiry, 14(1), 1–26

2. Goldman, B. M., & Kernis, M. H. (2002). The role of authenticity in healthy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subjective well-being. Annals of the American Psychotherapy Association, 5(6), 18–20


 👨‍⚕️ #游天維醫師 Instagram

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DBwJ4FfSBnm/

(本篇圖文由ChatGPT生成,加上一點編輯)

32 次瀏覽

會員

07-2855698

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98號

  • Line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
©2022 by 和誼診所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